想想那些对你意义重大的人,你们的关系中是否出现过以下现象?
如果你不照着做,他便威胁要让你的日子难过。如果你不顺从,他便威胁要断绝往来。如果不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,他们会直接告诉你或暗示你,他们觉得被忽视了,感到沮丧或深受伤害。不论你付出多少,他们总要求更多。常常漠视你的感受和需求。当你不让步时,他们就会说你是自私、邪恶、贪婪、没心肝的人。将金钱当做逼你就范的利器。
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你已经受到情感勒索的折磨了。事实上,摩擦的根源并不只是沟通方式不同,而是一方希望凡事都按自己的方式来,却因此牺牲了另一方的利益。
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。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。这些“情感勒索者”知道我们的弱点,更知道我们心底深处的秘密。不论他们多关心我们,一旦无法达成某些目的,他们就会利用这层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。
我们谈到情感勒索时,自然会提到冲突、力量和权利。针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原则性声明,是强调自我感受和声明原则的行为,双方没有所谓的“压力”存在,只是需求和感受的陈述。不要把每一次冲突或激烈争论,都当成情感勒索。 你可以动怒,但不一定要在情感上折磨他们。即使双方意见不同,甚至南辕北辙,也不必动用侮辱和消极指责的手段。
“如果你真的爱我 ” “别离开我,不然我会 ” “你是唯一能帮我的人 ”
在所有勒索言语中,把要求搬上台面绝对是必备要素。每一种勒索情况都不尽相同,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。
1、“施暴者”
“不听我的话就滚!” “如果 我们就一刀两断。” “如果你要离婚,就再也别想见孩子。”
施暴者总是能清楚的让我们知道他们的需求,并告诉我们忤逆他们的后果。只要我们一不顺从,就怒发冲冠,直截了当地爆发不满,甚至语带威胁,这种被称为“积极施暴者”,而另一种低头生闷气的则属于“消极施暴者”,这类人冷冰冰、一言不发的态度,更容易让人妥协。当勒索逐渐转变成恐吓,并由对方掌控全局时,情感勒索就转变为情绪虐待了。
2、“自虐者”
“就是你害了我。” “我去死你就高兴了吧。” “别跟我吵,我要得抑郁症了。” “我不能没有你,如果你离开我,我就活不下去。”
自虐者将所有威胁内化,强调如果不让步,他们会对自己做出某些举动。歇斯底里、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。他们常极度渴望依赖。施暴者会把亲密关系全当成幼稚的小孩来对待,自虐者则会把对方视做成年人,而把自己当成小孩。当他们沮丧时,我们就要付出关心,并帮他们解决所有的不愉快。我们还得负责将他们从无助的深渊中救起,好好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。
3、“悲情者”
“看看你对我做了什么好事。” “如果你不答应我,我会被炒鱿鱼。”
悲情者在强扣罪名和使别人产生罪恶感这方面颇具技巧。常会表现得沮丧、沉默,看起来很脆弱,事实上,他们是沉默的暴君。他们不会大吼大叫或故作姿态,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会使我们受伤、困惑和愤怒。并不是所有悲情者都会使用无声的抗议,有些人就会向我们倒一堆苦水,目的也是想要我们让步。
4、“引诱者”
“我会清除你事业上的障碍,只要你 ” “我会帮助你,只要你 ”
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中最不易被发觉的。他们会给我们一连串测试,并允诺一切关于爱、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,如果我们让步,他们自然少不了给我们一些甜头。但是所有包装的漂漂亮亮的礼物后面都牵着一条绳子。你想得到这些东西,就得耐心跟着他们的指示做。
各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间没有绝对的界限。有的人集各类型之大成,有些人则是综合了两种以上类型。
情感勒索就像一阵迷雾(FOG),这个词来表示情感勒索行为造成的迷惑状态,也用来说明其作为一种手段的作用。这个词其实是由三个不同单词的首字母组成:恐惧(Fear)、责任(Obligation)和罪恶感(Guilt),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为达到其目标而采用的工具。
我们如果让迷雾操纵了我们的生活,将很难得到情绪上的平静。这种手法会瓦解我们的洞察力,扭曲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,钝化我们对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。迷雾会越过我们正常的思考过程,直接激发我们内心的情绪反应。
处理情感勒索,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:因害怕破坏关系而接受勒索,接受违心的指控,生出错误的内疚,迁就对方;还是奋起反抗,不考虑后果,干脆让关系破裂;或者本着正确的原则,去确立界线,修复关系。